大地上的中国(十)|一锅石头汤里的苍葭村

2021-12-14 阅读 4687 6 1 农业、农产品

1、石头汤的故事

话说有这么一个村庄,饱受苦难,贫瘠、冷漠、没有希望。

有一天,三个和尚来到村里,饥肠辘辘。但村民没有伸出援助之手,而是都躲进家里,不肯靠近。

三个和尚没有沮丧离去。他们架起一口小锅,准备煮一锅石头汤。村民们依然冷眼旁观。

终于有一个小女孩勇敢地跑过去问,“你们在做什么”?

当得知和尚们准备煮一锅石头汤,而锅又太小,她立马跑回家拿了一口大锅。

接下来,好奇的村民们一个一个走出家门,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怎么煮。三个和尚便开始耐心地引导:加点盐和胡椒粉才会香,加点胡萝卜会更甜,来点洋葱、蘑菇会更香……

于是村民们陆续跑回家拿出来盐、胡萝卜、洋葱、蘑菇、面条……

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。

当每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,下一个就会付出更多。就这样,结果,一锅丰盛、鲜美的“石头汤”真的做成了。

人们品尝着一起熬出来的石头汤,充满欢声笑语。原本冷漠的村庄,坚冰开始融化,重新变得温暖。

这个故事,应该很多人都听过。有人为和尚们的聪明叫好,无中生有,“空手套白狼”,大有借鉴意义;有人据此想出个“众筹”,找一个概念,吸引一些人过来,让他们掏钱买单,不也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?

其实,这个故事想说的很简单。离开的时候,和尚们对村民们说,幸福就像煮这锅石头汤一样简单。

很多事情原本也像煮石头汤一样简单,只不过多年来的商品化、市场化过程中,人们已经习惯了把它们搞得很复杂。譬如乡建,今天,你要问什么是乡建,怎么搞乡建,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一头雾水,“啊,去乡村怎么赚钱”?“乡村有希望么”?“城市好好的,我为什么要去搞乡村”?

要回答这些问题,还真是有些伤脑筋。

那就讲一个真实的“石头村”的故事。 

2、张家冲的故事

中国曾经“盛产”这样冷漠、没有希望的村庄。湖北省罗田县的张家冲就是其中一个。


| 今日张家冲

罗田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,曾以民风彪悍、“不好搞”著称,“丑卵”,这句当地常用的骂人话,就是缩影。张家冲距离县城还有20多公里,人口不到百户。同中国许多乡村一样,上世纪90年代以来,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,村庄凋敝,徒留老幼,环境脏乱差,更谈不上什么前途。

小女孩迈出的第一步,是“石头村”变化的关键。没有她的热情和好奇,就不会有“石头村”后来的故事。张家冲的第一个“小女孩”出现了。

2008年,县统计局局长丁汗平退休回到家乡,他收拾了尘封多年的老屋,带着简单的行李搬了进去。他的初衷也很简单,他想做点事,改变一点父老乡亲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,让群众觉得生活有奔头,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所寄托。

可那时的张家冲,不堪远甚“石头村”:村里当时只有52户人家,年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;塆里垃圾遍地,污水横流;组内财务混乱,人心涣散;少年大量辍学,成年乐衷赌博……要改变,谈何容易。

丁汗平先是以退休老领导和家族长辈的双重身份,组织了“五老”7人议事组。议事组提出用6年时间,实现“出门不走泥巴路,夜晚走路不摸黑,吃喝用上自来水,健身可去运动场,塆容塆貌大改观”的目标。

像开始的石头村,村民们选择了观望。

“垃圾就是污染了的人心”,议事组决定先从治理垃圾开始。第一步就是拆掉村民们私搭乱建的猪圈、牛栏、茅棚等“五小建筑”。由于触及村民的利益,还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,不少人极不情愿,有的还张口要补偿。

从乡镇摸爬滚打上去的丁汗平,十分清楚群众工作的重要性。他从宣传和沟通开始,开了3次群众大会。同时发挥议事小组带头作用,7人各自动员家人、亲友,宣传整改办法,划分各户责任区,建立垃圾分类标准等。丁汗平还率先把自己祖屋旁的牛栏和猪圈拆除。

群众工作、榜样力量是党的基层工作法宝。大家逐渐行动起来,涣散的人心也团结起来,环境整治效果立竿见影。

环境改善还可以依托群众“零成本”,但接下来要搞建设,必须要有资金。钱从哪来?丁组长定了一个原则:自己动手,不等不靠不要。

他先将张家冲的300多亩山林资源进行林权制度改革,然后用好自身资源,跑到武汉、北京联系客商,一个多月后,最终将山林以23万元的价格租赁出去。当时的23万元无异于一笔巨款,许多人认为钱是大家的,主张分掉。

丁汗平顶住压力,坚决反对分钱。议事小组决定将这笔钱必须作为集体资产用来搞建设。

为打消村民疑虑,他们建了一个专用账户,规定必须由7人议事小组、党员代表、群众代表同时签字才能使用,并建立定期公布事项账目、民主管理……后来的事实证明,如果没有这笔集体启动资金,诸多集体建设就只能打嘴仗。

后来,村里用这笔钱,统一修建了48户沼气,安装了太阳能路灯,建起2座安全水塔,改建拓宽了11口池塘,分布了8处垃圾箱……不过两年,张家冲人就靠自己的力量,恢复了自己的美丽家乡。

| 张家冲

张家冲的事实证明,乡贤对乡村建设的带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,他们有能力、有感情,还有着极强的乡村粘合力,用好他们,乡村振兴才能事半功倍。

今天,张家冲又有以丁映森为代表的新一代乡贤站出来,丁汗平终于可以真正地退休了。我们在村外的菜地遇见这个70多岁的老人,他在抢着霜降前往地里施肥。我们走上前握手,他往身上擦了擦手,想想又摆了摆手。闲聊几句,他就转身去照顾他的菜地了。老乡贤丁汗平,他比村民还更像一个农民,又比农民还爱自己的土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、从张家冲到苍葭冲

丁汗平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了他梦想的第一步“让家乡美起来”。他的第二步,“要让群众富起来”,依然差得很远。彼时的张家冲,虽然环境和民风大为好转,但村民们依然要靠外出打工谋生。

需要外来“和尚们”登场了。

2016年,在丁汗平的感召下,王伟华带着武汉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来到张家冲。他们支起了一口叫“文化”的锅。但这口“锅”能吧变成钱吗?大家将信将疑。

西厢房的第一个举动,是给村庄改名。

在调研过程中,西厢房惊讶于这个叫张家冲的村庄,竟然没有一户张姓,通过走访、翻越史料,这才发现,村庄原本叫苍葭冲。两者读法差不多,但在贫穷年代,饭都吃不饱,还谈什么诗情,为了好理解,才简化成了张家冲。

张家冲这个“冷漠”村庄,不过是蒙了一些灰尘。抹掉这些灰尘,苍葭冲显露出他原本的精气神。

第二步,打造“荆楚家学第一村”定位。

苍葭冲本是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。明朝中叶,自先祖从江西迁到此地,丁氏一族就不断传承发扬着“家学”传统。数百年来,这个小小的村庄,就出过许多进士、举人,解放后至今,又培养了26位博士、硕士。今天,这里还完整保留着2座古祠堂、2段古城墙、3栋古民居大宅,以及48株百年大树。而且村庄民风淳朴,还从来没有人犯过事、进过派出所。

西厢房帮助村庄树立起“荆楚家学第一村”的鲜明定位,继而与村庄一起,大力修复宗祠、家庙、书院、私塾、家训等,针对城市亲子市场、中小学传统文化和自然教育市场,一下打开了突破口。

第三步,引入资源,做深研学市场。

事实上,苍葭冲缺乏足够资源禀赋,观光旅游、现代文旅这样大开大合的商业模式根本行不通,“小而美”才是出路。西厢房继而帮助村里建设了“家学展馆”、“农耕展馆”、“苍葭书院”、“家学村宿”等主体,还引入了两家教育机构,最终在苍葭冲恢复了立体的传统文化体验:父亲可在田间跟农夫学古法农耕,妈妈可以跟着村妇学绣鞋垫、做油面,孩子在桌前习字诵读,也可以去苍葭书院沐浴国学开笔礼,或者去农家学习拓印、制作古法豆腐……


下一步,西厢房拟围绕“老文化、老手艺、老故事、老种子、老民俗、老味道”不断扩展。随着武汉、黄冈等市的学校和家庭不断到来,村庄逐渐热闹起来。其实对苍葭冲这样一个小村子来说,这就够了。真要每天涌入成千上万的大众游客,指不定是建设还是破坏。

第四步,授人以渔,帮助村里自建平台。

苍葭冲的变化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。他们陆续开起民宿、豆腐工坊、油面工坊、古法酿酒工坊等。他们一面恢复、发扬着传统文化,一面发展着差异化的消费市场。

西厢房继而帮助苍葭冲开发了一个统一的小农数字平台:一方面,各种经营主体可以在线展销、预定,从而建立起属于村庄、而不是依赖于电商巨头的私域流量;另一方面,平台链接起在外村民、研学客群,积累了高达5万的高交互社群,使得投资、消费、设计、建造、生产…在同一个社群里完成——这个创新性的“乡村区块链”探索,值得另行研究。

同时帮助村庄建立自己的经济组织。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最佳路径,在西厢房的帮助下,村庄建立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村民可用房屋、土地或现金入股。随着研学经济的深入,又正在推进康养民宿、老手艺文创、老种子种植等其他专业合作社。

疫情下,严重依赖流量的传统文旅,受到了极大冲击。但在苍葭冲,这种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流量的、小而美的体验经济,受到的影响反而要小很多。譬如苍葭冲的客栈,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,油面工坊可达6-8万元,若同步兼做两者,收入较为可观。而且乡村没有房贷压力,生活成本低,环境更好,也更能做出自己——若说人生更优解,也并非不可。

去乡村能不能赚钱?赚大钱我不敢说(毕竟城市也没什么赚大钱的机会),但对于普通人来说,获得等同、甚至优于城市的经济质量,还是可行的。

做到今天,西厢房已与苍葭冲深度捆绑。但王伟华想的,却是“离开”。他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,“乡建其实是简单的”,也顺利地放手给了村民。另一面,他正致力于将西厢房平台化,推动更多有志于乡村的年轻人走向乡村,与乡村一起共创业。

西厢房的经验验证着,“和尚们”的作用在于启发、唤醒、陪伴村民,而不是用一锅“石头汤”去物质控制或精神控制村民——这正是“外来和尚们”做乡村振兴所需谨记的一大原则。

4、蒹葭苍苍

刚刚过去的11月20-21号,苍葭冲举办了第一届美好生活市集。与我们常见的农夫市集不同,这个市集,一是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,卖的都是些自己种的萝卜青菜、笋干、手工特产类,摊主也都是村民,二是,这次市集是由两个刚毕业的返乡大学生丁益和丁震,在村委、合作社和西厢房的帮助下举办的。

村民们一开始还担心,“真的会有人跑这么老远来买这些”?结果两天下来,前来的市民不少。有村民小赚了一笔,当然也有少数摊主一件也没卖出去,但大家都很开心,表示要总结经验,后面还要参加。


像这样自发而野生的市场活动,还有很多。

今年,由生态农业合作社生态种植的50亩传统小红稻获得不错的收成。但种还行,农民不会营销推广,而且这种小规模的探索,经济价值有限,基本不会有专业机构来帮他们做。怎么办?

合作社的办法,是与西厢房拾野团队合作,由拾野团队负责包装、设计、销售,大家按比例分成。西厢房继而调动其社会资源,他们联系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,老师又带着学生们来到苍葭冲,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参与。

同学们以往是在学校的围墙里,根据老师的布置完成“作业”,一来到村里,立即被这种场景化、鲜活的乡土实践激活,迅速完成了简洁、实用、大方的包装设计方案,帮助小红稻迅速销售一空。


良性的循环正在发生。这些,进一步加强了合作社成员恢复老种子和生态种植的信心。事实上,国家的粮食安全、种子“芯片”计划,不应该只由政府来干,“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”,像这样组织、发动农民力量,或是一种更优解。

再如,今年苍葭冲举办的农民丰收节,全是由村民一起自发举办。他们用农具、作物营造丰收场景,打造创意“无动力农场”、小动物农场等,还邀请了老乡贤提前返村写书法……活动既丰富新颖,又生动有趣,吸引了大量城市亲子家庭。

完全不同于政府花钱搞的“农民丰收节”,这场不花一分钱的村级活动,虽然规模不大,也不被广泛报道,但真正提升了村民们的自信心和凝聚力,而且通过门票和活动收入小小加强了集体经济。这才是真正的“大地丰收节”!

今年,村里还将闲置多年的小学变“废”为宝,与西厢房共同成立乡创中心,拾野共学社就是中心的第一家入驻团队。团队骨干朱紫光说,他之所以选择扎根苍葭冲正式创业,一是已经喜欢上了乡村生活状态,二是享受城乡双栖的工作节奏——在苍葭冲,他们一方面进行着乡野办公,做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,另一方面,在帮助乡村干它没有能力做的事的过程中,感受到被需要,感觉到乡村不断反过来赋能给自己。

今天的苍葭冲,一个深层次的重要变化,在于村民自己知道怎么变现、怎么做了。

合作社社长丁映森说,“我们要请外面的能人,请他们合作。他们出智慧,我们出资源……以前我们把事情想复杂了,总觉得要花很多钱改变,现在发现不是如此。

是的,乡建原本就不复杂。虽然从古至今,乡村从来都不擅长提供“发财”的机会,但如果你想在这里追求一些简单、充实、新鲜的诗意,倒是并不难——前提是,你不要把这件简单的事搞得太复杂。 

5、乡村振兴下半场

乡村振兴尽管说了好些年,但人们说起来,恐怕大半都还觉得缥缈、概念。

事实上,乡村其实已经在振兴了。今天如果你去到全国各地的乡村走一遍,你会发现,不管是云南高山上几户人家的小村,还是内蒙大草原上的蒙古包,不管是新疆天山深处的柯尔克孜族小村,还是西藏雪山下的藏族村寨,哪怕再偏僻的农村,路都好走了,新房子建起来了,网络也拉进去了,快递也到家门口了……

二十年来,从取消农业税、退耕还林,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,再到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战役,已经彻底改变了广袤乡土的面貌。这场在大地上默默发生的振兴,已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。

过去的20年,乡村更多地表现为“硬件”的振兴,相当于乡村振兴的上半场。那么,接下来的下半场,重点应该是软件的振兴,即人的振兴。也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在2035年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现代化目标。


有一回,一位乡建研究者跟一些领导交流。他问在场的人,“乡村是谁的”?“谁说话最管用”?县委书记想了想,笑着说“不是我”,镇长和村长也都摇头。最后大家都想明白了,乡村归根到底还是农民的,也还是乡贤说话最管用。

石头村故事中,虽然小女孩、和尚是故事的关键,但他们都还只是唤醒者,村庄变化的根本,还在于村民开悟,自信自爱、共创共生。

王伟华将乡村建设比作一场球赛,政府要当好教练,既要“有所为”,又要“有所不为”;社会资源要当好陪练,做好该做的事,只赚该赚的钱;乡贤要当队长,成为广大村民的领头羊和主心骨;只有农民自己,才是真正的运动员,要成为赛场上的主角,全心全力为胜利拼搏。

可以想见,随着今天乡村振兴进入下半场,以后或将频繁出现的“卡脖子”,原因多半会很简单——好不容易干出了一点成绩,各方都想当主角,又忘了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谁。

政府不能做着做着,做成“家长”;乡贤不能做着做着,做成“领导”;“和尚”不能做着做着,都做成“老板”。

愿这样因简单而诗意的苍葭冲,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大地上。

---end---

作者:刘子,专栏作者,乡村振兴&县域经济研究学者,乡建者联盟发起人,易接网特约作者

收藏

极速注册

领先的媒体和数字营销内容与招聘平台

获取验证码

登录

领先的媒体和数字营销内容与招聘平台

找回密码

记住我
第三方账户登录

通过手机重置密码

获取验证码

意见反馈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